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女人不管有钱没钱,都别买这3类外套,不仅臃肿显胖,看着还廉价
广州知名企业被“围猎”,详情曝光,针对企业的“远洋捕捞”令人不寒而栗!
因财政没钱,一些地方开始“诱捕”长三角、珠三角有钱人!
买美容仪送爱马仕“菜篮子”手袋?极萌双十一新品激进营销惹争议
赛力斯处罚“520计划”泄密者涉嫌违法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萧红故居 |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01-29
萧红塑像 摄影:胡迪 图源:凤凰网
主题:云游名人故居第三站——萧红故居纪念馆
时间:2020年5月17日
主讲:章海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学专委会委员,黑龙江省萧红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黑龙江省图书馆萧红文学馆执行馆长)
主持:葛洪伟(萧红故居纪念馆副馆长)
葛洪伟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读者朋友们,人民网的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这里是“回到文学现场,云游大家故居”系列直播活动,本活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网共同主办,萧红故居、搜狐文化等12家单位承办,我是主持人葛洪伟,萧红故居纪念馆副馆长。
前两站我们云游了
老舍故居
和位于湖南的凤凰古城,今天我们将云游第三站——萧红故居纪念馆。萧红故居纪念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萧红故居,第二部分是萧红纪念馆。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萧红故居的南大门。
萧红故居始建于清咸丰年间,是萧红同族曾祖辈在呼兰置办的家产,光绪元年(1875年)萧红祖父张维祯分到这部分家产,1908年萧红父亲结婚,家里为他盖了新房,就是现在的萧红故居五间正房,萧红就出生在这五间正房,萧红就是在这里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光。
萧红在她的作品中这样写道:“1911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边,我生在一个小地主的家里。那县城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最东最北部——黑龙江省——所以一年之中,倒有四个月飘着白雪。”萧红最重要的作品《呼兰河传》的故事就发生在呼兰小城和这个院落。
作家萧红
1985年萧红故居修缮,1986年对外开放,被定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萧红诞辰100周年,萧红纪念馆对外开放接待游人。现在的萧红故居纪念馆是国家级德育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接待游人18万人次。萧红是现代著名作家,她的《生死场》、《呼兰河传》堪称现代文学经典,人民文学出版社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出版了《萧红文集》,后来又出版了萧红的《生死场》和《萧红全集》等众多的作品,对萧红作品的出版和校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年,萧红的家人把萧红作品的版权赠与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现在在萧红纪念馆的地下展厅陈列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各种版本的萧红的作品,一会儿大家就可以参观到。
今天回到文学现场云游大家故居第三站,我们请到了萧红研究学者、黑龙江省萧红研究会副会长、《萧红全集》主编章海宁老师全程为大家讲解直播,下面我们有请章老师带大家一起走近萧红故居纪念馆。
章海宁
:大家好,我们现在站的这个位置就是萧红故居门前,萧红故居门前的右边是南二道街,萧红故居正前方大约500米距离就是呼兰河,因为前面有建筑物我们看不到呼兰河,萧红当年就是从这个门口出去,一直往南边走,她跟她的小朋友往南边走看到了呼兰河。
现在大家可以跟着我一起走进萧红故居。我们现在看到萧红故居南大门上面有“萧红故居”这几个字,是由当年的书法家、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先生题写的。
萧红故居是按照当时北京的四合院的建筑风格,萧红故居的门楼上面有四个字“康疆逢吉”,这四个字是萧红祖父过八十大寿的时候,当时的呼兰县县长带着呼兰的工商界人士一起祝寿时候题写的匾额,当时一直挂在萧红家门楼前面,现在这是一个复制品。
我们下面看看萧红故居的院落。我们知道萧红故居的院落还是很大的,萧红故居的院落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东院,一个是西院。我们现在站的位置是萧红故居的东院,萧红故居的西院跟东院差不多大,有三千多平米。
我们现在看看萧红故居的导示图,这是东院的导示图,它前面有一个东厢房,一个西厢房,进去以后是萧红故居的正房,有一个后花园。这边是萧红故居的西院。在萧红故居里面有萧红的塑像、东西厢房、五间正房,包括后花园、七间门洞房、木房、养猪户、水井、草房、粉房、小偏房、马厩和南大门。
刚刚我们是从南大门进来,现在我们往前走,看看萧红故居第一个景点,就是萧红的塑像。萧红的塑像是由著名雕塑家王松引先生塑造,王松引先生当时造的萧红塑像,因为年代已久,有些地方破损,这件作品是一个复制品。
我们往前走,看萧红故居里面的几间建筑。
萧红故居的建筑,在大院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是两个三间房的建筑。现在我们看到左边的部分是萧红故居的东厢房,右边部分是萧红故居的西厢房。萧红故居的西厢房过去又是萧红他们张家存储粮食的地方,也叫做张家的粮仓。萧红故居的东厢房,曾经有二伯在这个房子里面住过。
萧红故居的东厢房当时建的时候大约在1919年,当时为什么要建这个房子?因为萧红有一个舅舅生活在农村,1919年呼兰这个地方发大水,乡下很多地方遭灾没有地方居住,萧红妈妈的弟弟跑到呼兰镇上来住到姐姐家。萧红家房子虽然很多,但是很多房子很破旧没办法居住,后来他的姐姐为了让弟弟一家有地方居住,就操持盖了这座房子。当时萧红家里面,萧红的父亲在外面做官,萧红自己家里没有其他的男人能帮助萧红妈妈盖这样的房子,所以萧红的妈妈操持盖这样的房子非常不容易。1919年的时候正好呼兰这个地方又有瘟疫,萧红的母亲因为操持这个房子精力用力太大,人的免疫力就下降了,所以她当时感染上了传染病,人就倒下了。
萧红的母亲当时为什么盖房子那么着急上火?其实跟萧红的舅舅的一个习惯有关系,因为萧红的这个舅舅吸烟,夫妻两个都抽大烟,所以萧红的妈妈非常非常生气,又着急又上火,所以一下病倒了。那一年萧红9岁,她母亲躺在自己家的炕上奄奄一息,当时他们家请了医生给萧红妈妈看病,医生往她妈妈的腿上扎一针,如果说这个针拔出来出血人还有救,如果不能出血这个人就没有救了。当时医生给萧红妈妈腿上扎了一针,结果拔出来以后血没有流出来,当时全家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是萧红母亲当时还是比较镇定的,她抚摸着萧红的头说,孩子不要怕,妈妈不会死的。
作者: 萧红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5-5-1
在这个过程当中,萧红跟她妈妈关系并不太好,因为萧红的妈妈在管萧红的时候非常非常严厉,我们看到萧红很多作品里面回忆到她母亲的时候,她都有一个很恐惧的感觉,就是萧红的妈妈经常打她。萧红有一篇文章叫做《两朋友》,其中提到萧红的妈妈当时怎么打她。可能童年时候的萧红非常调皮,萧红那时候经常跟小朋友到院子里房梁下掏家雀儿,有时候还偷家里的鸡蛋给小朋友们吃,有时候把家里的馒头拿出来给小朋友们吃,所以萧红的母亲对这个孩子有点生气。萧红的母亲有时候看到萧红这种行为追着打她,萧红虽然年龄小,但是很敏捷,当她母亲打她的时候,萧红跑得很快,噌噌噌就上树了。我们现在看到萧红故居里面还有很多树,当年他们家院落里面确实有树的。萧红爬到树上,她母亲就打不到她了,萧红一直到晚上才能溜到树下看她妈妈有没有睡着,她妈妈睡着她才偷偷溜回自己的房间睡觉。
所以萧红9岁那一年,她的母亲对萧红的人生有重大影响。女孩子跟男孩子是不一样的,男孩子可能成长期受父亲、母亲的影响很大,但是一个女孩子在青春期的成长,受母亲的影响是很大的,包括女孩子如何度过青春期,母亲的经验对一个女孩的成长非常重要。但非常可惜,
萧红在9岁那一年,她的亲生母亲就去世了,这也造成萧红和亲人之间非常隔膜,因为再也没有一个人能跟她一起说话,虽然母亲很严厉,但是母亲还是很爱萧红的,这也造成萧红后来跟外人交往过程当中会出现很多萧红独有的现象。
现在我们一起往前走,看看萧红故居的五间正房。
这五间正房建于1908年,当时萧红的父亲张廷举要结婚,萧红他们家虽然房子很多,当时很破,用作新房显然不太合适,为了给张廷举完婚,所以他们家盖了这五间正房。
为什么萧红的祖父要给这个孩子结婚时盖五间正房呢?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因为萧红的父亲张廷举并不是萧红爷爷的亲生儿子,萧红的爷爷他们三代都是单传的,家里面男丁并不很兴旺,在过去农业社会,男孩子对于一个家里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萧红的祖父在他小儿子夭折的时候,过继了一个他堂兄家的孩子,他堂兄家有七个男孩,她的祖父选中的这个男孩是家里的老三,所以萧红的父亲又叫做张选三,就是从这七个兄弟当中选了第三个儿子,所以叫张选三。他是一个过继的儿子,往往过继的儿子,外人会说很多闲话,会说不是亲生的儿子你可能不疼他,所以萧红的祖父在这个儿子结婚的时候,为了让外人没有其他闲话,特地盖了这五间正房给这个孩子完婚。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这五间正房。
萧红家这五间正房在当年的呼兰还是非常好的,当时五间正房里都铺了一些地板。我们现在看到这间正房里面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惜小女宣传革命粤南殁去”,是说可惜他的小女儿宣传革命,在南方已经死掉了,这说的就是萧红。下联是“幸长男抗战胜利苏北归来”,说的是萧红的弟弟张秀珂。这幅对联是谁写的?就是萧红的父亲张廷举写的,1947年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已经开到东北,并且已经解放了哈尔滨,包括黑龙江的大片土地,张廷举实际上非常害怕,因为他们家是很大的地主,他们家害怕这个事情以后写了这幅对联,意思是我的女儿是革命的,我的儿子也是革命的,我们这样一个革命的家庭不可能出现汉奸或者恶霸的情况,所以这幅对联也表明了张廷举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现在我们进到萧红故居正房,萧红出生的房间来看一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铺炕就是萧红出生的土炕,这铺炕的形状大小还是按照原来萧红出生时候的样子布置的。这铺炕很多地方都换了,因为炕时间长了需要修理,炕洞都扒过,重新修复过。但是萧红故居这个炕上有一个重要的文物要跟大家介绍,就是这个炕沿。东北来说,这条长长的木头叫做炕沿。
萧红出生时的土炕
这个炕沿是萧红出生的时候这个炕上一直在用的,当时拍《黄金时代》演萧红的女主角汤唯,也是到萧红故居来拜谒萧红,想在这个地方找到扮演萧红的一些灵感。我听我们故居的工作人员跟我说,汤唯当时在这个房间里还把自己的几丝头发放到炕沿下边。当然有没有放,我也不太清楚。
许鞍华执导影片《黄金时代》中,汤唯饰演萧红
我们再看一下萧红故居里面这个房间,这个房间是萧红的祖父和祖母住的房间,里边有八仙桌,还有两张椅子。这里边还有一个梳妆台,据说这个梳妆台,萧红小的时候,她在这个家庭生活时候也是经常用到这些家具。
萧红祖父母的房间
我们现在从萧红出生的这个房间出去,到西边看一看萧红在那个房间里生活的情景。西边的两间房是萧红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我们知道萧红九岁那一年她母亲去世了,萧红的父亲在当年续娶了一个女子,叫做梁亚兰,梁亚兰先后为这个家庭生了五个孩子,孩子多了显然就要用东边那个房子里的很多炕,萧红的祖父和其他人就到这边来住,特别是萧红的祖父到西边这个房间里居住。这个地方是萧红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她晚上睡觉的地方是在这个房间。
萧红在家时休息的房间
萧红的祖父是一个不会耕种、不会农业生产,也不会经商的人,他在这个家庭当中没有什么地位,我们知道张家几代人都是女人当家,萧红的奶奶在这个家里边有很高地位。萧红的奶奶家是黑龙江当地一个县里的秀才,在这个地方也是很有身份地位的人,萧红奶奶有一个哥哥,在当时黑龙江双城,是当地驻军清军的军官,所以他们家在萧红奶奶这一支很有实力,萧红爷爷是出生在地主家庭的一个普通男子,他本身性格也比较懦弱,在家里边没有什么地位。因为萧红和她的祖父两个人都没有什么家庭地位,这个家里边都不太待见这两个人。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本身并不高,但是在萧红这个家庭里边是一个例外。萧红出生的时候他们家已经三代单传,迫切需要有一个儿子来给他们家顶门立户。但是萧红母亲生下萧红的时候,接生婆一看又是一个女儿,萧红母亲非常失望,所以全家人因为萧红的到来感觉到,热切盼望有一个儿子,结果没有盼来,盼来的是一个姑娘,她们家也是很失望的,因为失望,萧红在这个家庭里面也是没有什么地位。萧红干什么呢?她没有办法,就找家里另一个没有地位的,就是萧红的祖父,跟他在一起。所以晚上睡觉的时候,特别是萧红祖母去世以后,萧红跟她的祖父在这铺炕上睡觉。
作者: 萧红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1987.5
萧红的祖父有一个爱好,他喜欢背诵唐诗、宋词这些东西,萧红童年的时候启蒙的教育是由萧红的祖父张维祯来完成的,张维祯每天早上醒来以后领着萧红一起背诗,就是在这铺炕上领着萧红背诗,我们在《呼兰河传》当中能看到很多萧红跟她祖父相互背诗时候的情景。比如他们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萧红非常喜欢背诵这首诗,她为什么喜欢背诵这首诗?萧红自己说,“两个黄鹂鸣翠柳”,她认为黄鹂是能吃的那个“黄水梨”,她觉得背这首诗的时候自己就馋了,口水要往下流。这就说明孩子们的那种童趣,她特别喜欢。萧红还喜欢背诵“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刘禹锡的诗歌。她为什么喜欢背人面桃花这样的诗歌呢?因为她认为桃花开了,后面就要结桃,桃结了她又可以去吃了。我们能看到儿童的心理。萧红小的时候背诗是由于这个原因,但是萧红的祖父非常好,他并不因为自己的孙女胡乱解释这些诗歌去呵斥或者打断她,萧红怎么去解释,她的祖父都面带微笑看着自己的孙女,这样的话萧红背诗的兴趣越来越大,萧红在童年的时候背诵了大量的唐诗、宋词等中国古典诗歌。
这也是萧红一生当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爱好,萧红一生特别喜欢诗歌。她在日本的时候,我们知道萧红有一段时间去日本,她在日本东京的时候给萧军写信,还要求萧军给她邮寄一本唐诗,因为她在日本看不到汉语书籍,她很寂寞,希望闲着的时候再翻一翻过去曾经背诵的诗或者没有背过的诗。萧军真的给她寄一本唐诗,她经常翻这些唐诗。另外我们看到萧红的作品当中,很多学者或者研究人员发现,萧红的语言特别美,就像诗一样,我们知道茅盾先生曾经评价过萧红的《呼兰河传》,其中有一点就提到,说萧红的文字就像诗歌一样精美。很多人发现萧红的文字确实精美,后人把它称作“诗化的小说”,就是说她的小说具有像诗歌那样精美的语言,这就是得益于萧红早年受到她的祖父带给她背诵唐诗的影响。
我们走出这个房间,一起去看看萧红的后花园。我们在去后花园的路上要经过正房后面的一个小地方,跟大家简单的停留一下。这个地方叫做后道闸,实际上这个后道闸是张家的储藏室。这个储藏室里边地方很小,只有一米多宽,上面是天花板,里面放杂物。萧红有一次,小孩特别爱吃,她发现她的祖母在储藏室的天花板里拿出一罐东西特别好吃,她后来发现这是一罐蜜枣,她的祖母不在的时候,她就偷偷一个人跑到储藏室里偷吃蜜枣。因为这个蜜枣是放到天花板的上边,萧红抓住板凳爬到天花板上面去吃蜜枣。正好他们家还有一个有二伯,有二伯是一个特别穷的老人,他又喜欢赌博,他哪来的钱去赌博呢?有二伯没有办法,他就经常在张家偷东西,看到什么东西值钱就偷出去卖了,再用这个钱去赌博。有二伯因为在家里有这个习惯,张家一丢东西的时候大家就会不自然的想起有二伯,什么东西没了肯定是有二伯偷的。结果那天萧红在天花板上偷吃奶奶的蜜枣的时候,有二伯发现门开了,没有人,他也偷偷的进去了。因为这个储藏室里有张家留下的很多旧物,其中有金属的酒壶,这些酒壶都很精美,拿出去可以卖一些钱,所以有二伯进到储藏间里把那些能值钱的东西放到一个小包里,准备拿出去卖。有二伯当时把这些东西包好以后并没有立刻出去,他怕外面有人看见他,他就从储存间走到外面看看有没有人。当他从储存间到门外的时候,萧红这时候看有二伯出去了,她偷偷从天花板上下来,这时候恰好有二伯又从外面返回到储存室准备拿他要偷的东西,两个人四目相对,互相都发现了自己,一个是偷吃东西,一个是偷拿东西,两个人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时候萧红先说我什么都没有看见,有二伯也赶快说我也没看见。这两个人很有趣,萧红在《呼兰河传》里面描写了她和有二伯这一段很精彩的小故事。
萧红家的后花园
下面我们往后院去,看看萧红故居的后花园。现在黑龙江是春天,因为黑龙江春天来得晚。我们看到旁边有一棵树,是很大的樱桃树,他们后院里面为什么有很大的樱桃树呢?萧红在《呼兰河传》里面说,萧红的奶奶特别喜欢吃樱桃,所以这里有一棵樱桃树。萧红在早期很多文学作品当中还提到了跟小朋友们一起来摘这个树上的樱桃,很多文章当中都提到这棵樱桃树。
萧红
读过萧红《呼兰河传》的朋友们都会有很深的印象,这个后花园是萧红童年一直跟她祖父在一起玩耍的地方。在夏天的时候这个后花园里面是另一番景象,这个后花园里面会种很多蔬菜,比如豆角、黄瓜,沿着这个墙边还会有向日葵,东北还会种倭瓜,萧红在《呼兰河传》里面经常说到小黄瓜、大倭瓜,这些都是在后花园里面长的。
后花园里面还有一棵非常大的玫瑰花,这棵玫瑰花后来死掉了,现在故居又重新种了一株新的玫瑰花。
萧红与祖父在一起玩耍的雕塑
在后花园中间有一座雕塑,这座雕塑是萧红和她祖父在一起玩耍的时候,萧红手里还拿着一支玫瑰花。萧红和她祖父在一起玩耍的时候经常在后花园这一片天地里,萧红跟着祖父在一起都干什么呢?她看祖父锄草的时候,萧红也拿着锄头跟祖父一起锄草,但实际上她锄的不是草,而是把很多秧苗也锄掉了,有时候她也分不清楚什么是韭菜、什么是草,有时候把韭菜也锄掉了。萧红的祖父非常疼爱这个孙女,尽管他的孙女干的也不好,经常在里面捣乱,但是他很疼爱他的孙女,也不说她,所以萧红跟她祖父在一起觉得特别开心。萧红在《呼兰河传》描写这个后花园的时候,她说后花园的天空很高很高、很蓝很蓝,但是今天我们云游故居的时候,现在的天空实际上是阴阴的,正常的天空,后花园的天空确实很蓝,又是很高的。拍一拍土墙,土墙也会有回声,土墙也在说话。
萧红在这个院子里面,她说在后花园的天地里一切都是自由的,她说“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一样,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一样”,一切都是自由的,所有都是自由的。她说蝴蝶翩翩飞来,它从哪里飞来也不知道,它飞到哪里也不知道,这个蝴蝶也是自由的。她说这个后花园里面这些黄瓜开的花儿,它愿意开一朵就开一朵,愿意开两朵就开两朵,如果不愿意,一朵都不开,这个后花园里面生命完全是自由的。所以我们到后花园这个天地里面重读萧红关于后花园的文字,我们感受到萧红写这个后花园她绝对不是写一个菜园这么简单,
她是说人生在这个过程当中,人怎么获得超越生命的那种自由
,萧红一生特别渴望自由。我们知道萧红生活在那个年代里面,男权思想很严重,她在这个家庭里面也是一个男权思想占主导地位,一家人都渴望有一个男孩,当萧红弟弟出生的时候,萧红在这个家庭里面完全被人忽视,或者说这个孩子就像不存在一样,所以萧红感觉到自己在这个家庭里面是不自由的,她每天都被她的祖母打着脑瓜说这个小死瓜壳子,就是说这个小孩不讨老人喜欢,所以萧红感觉到很没趣,她经常到这一片能渴望自由的地方。
萧红跟她祖父在一起的时候,有一次正好下完雨,后院里面的月季花、玫瑰花开的很盛,特别是玫瑰开的特别旺盛,打了很多花骨朵。萧红很恶作剧的把一支玫瑰花插到她祖父的破草帽上,这个玫瑰花特别香,她祖父闻到这个花香,她祖父就说今年雨水特别大,所以玫瑰花也开得很多。他认为这个花香是因为玫瑰花开得多他闻到这个香味,他不知道是他的孙女恶作剧,在他的破草帽上插了一支玫瑰花。萧红觉得这个恶作剧她一个人乐还不是太快乐的事情,她故意骗她的祖父,把她的祖父骗到正屋里,让她的妈妈、她的祖母,让家里其他人看到,我们知道当时萧红家里还有佣人,还有很多其他人,大家看到一个小老头戴着一个破草帽,上面别着一支玫瑰花,全家人看到这个老头这么一个打扮哄堂大笑,萧红看到全家人都很高兴,她觉得这个恶作剧也特别开心,萧红乐得就在炕上打起了滚。萧红这样捉弄她的祖父,她的祖父依然没有责怪萧红,所以萧红跟她祖父的关系特别特别美好。在萧红的眼里,她的父亲跟她关系特别不好,
萧红一提起祖父,就觉得是祖父给了她所有的爱、所有的憧憬、所有的希望
,所以萧红每每回忆她祖父的时候都是带着温馨的笔触,在《呼兰河传》专门有一章都是写她和祖父在后花园里面玩耍的情节。
后花园我们就讲到这里,我们顺着后花园往前面走,到萧红故居的西院看一看。
我们刚刚讲到萧红在后花园里面跟她祖父在无忧无虑的天地里,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面,在一个能释放自己生命的天地里面自由玩耍,这在人生当中都是特别重要的。为什么有很多读者特别喜欢读萧红的后花园,甚至有很多读者坐飞机或者坐火车千里迢迢来到萧红故居,来到后花园,就是来寻找那种给她生命自由空间的地方。萧红写她祖父带给她生命自由广阔的天地当中,回忆她祖父的点点滴滴,回忆她童年生活最美好的时光。如果说一个作家仅仅回忆童年,回忆美好时光,我们可能会觉得这种文字每个人都会写出来,我们可能写的没有萧红好,但是我们也会写到自己的童年,每个人读了萧红这样的文字,我们也会想到自己的童年。但是萧红这样一个作家,如果仅仅停留在回忆她的童年时光,她作为一个作家,它的意义可能并不大。萧红在写这样一段文字的时候,或者描绘这样一个文学场域的时候,她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呢?
实际上萧红写到《呼兰河传》最后一章的时候,写到冯歪嘴的后面一章还有一个《尾声》,在《尾声》里面写了一段很短的文字,她在回忆她的祖父,她说很小的时候她祖父就70了,祖父一过70,健康每况愈下,等到她长大,祖父过了80,一过80,人就不行了。他说张家故居里面,她童年生活的这个地方,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故居里面其他的人物,比如有二伯,有二伯如果活着年纪也不小了。她又回忆在故居里面生活的所有人,包括磨倌,包括小团圆媳妇一家,这家人都去了哪里也不知道。这个地方早上大向日葵是不是还向着太阳,早上黄瓜上的露水是不是还是晶莹剔透的样子,
她在回忆这里一切的东西
。
有人说萧红在《呼兰河传》的《尾声》中写尽了人生的苍凉
。她说人生当中有快乐,比如她和祖父度过的美好时光,就是讲她的一生当中特别难忘的人生记忆。但是人生又是很苍凉的,祖父教会她怎么爱别人,怎么给别人温暖,但是这时候祖父也离开了,她说每每回忆祖父的时候就感觉到心在隐隐作痛。所以萧红在后花园这一章里用的笔墨跟在《呼兰河传》尾声当中的文字形成强烈的反差,反差是说
人生快乐到极致的时候也会突然进入到苍凉的情景当中
。我们每个人出生都有从童年到少年,到壮年,然后进入到人生的暮境,都有这么一个苍老的过程,萧红在《呼兰河传》用极短的笔墨写尽人间苍凉的过程。所以萧红在《后花园》里面,不仅仅是表达快乐的童年的故事,也写尽了对于人生的思考。
现在我们一起到萧红故居的西院看一看,我们要穿过一个短短的葡萄藤架起的长廊,这个葡萄藤的叶子已经长出来了,我们顺着这个长廊往前走。现在这个长廊上的葡萄打出小骨朵,旁边已经结出小葡萄粒。在萧红小的时候,故居院子里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榆树,萧红经常在这个榆树下边玩,她描写她家后院的时候说,刮风的时候,风一来了大榆树先啸,就是说刮风的时候大榆树好像也在唱歌一样,萧红的文字有很多特别神奇的地方。
现在我们来到故居的西院,故居西院的建筑在萧红当年居住的时候都是比较破旧的。我们现在看到北边这个地方是萧红故居的七间门洞房,我们在中间这个位置可以看到有一个门洞,所以叫做七间门洞房。这个门洞是干什么的?我们知道萧红家是一个大地主,这个门洞就是过去走大车的地方,庄稼收回来从这个门洞出来。
这个门洞房的左边,过去是萧红家的粮仓,后来很长时间这个粮仓很破旧了,就不用了。右边这个房子是他们家的二掌柜的房间,他们租萧红家的房子,再把萧红家的房子租给别人。
我们现在看到左前方是萧红《呼兰河传》里面描写的磨倌冯歪嘴子在里面工作的地方,现在那个房间里正在整修,我们就不到这个房间里面去了。
《呼兰河传》,萧红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呼兰河传》第七章讲到冯歪嘴子的故事,冯歪嘴子是给王四掌柜家做长工,雇他在这里面磨面、做粘糕,萧红的母亲、祖母都非常喜欢吃粘糕,粘糕上面要放红枣,还有芸豆,上面还要撒上糖,吃起来非常好吃,所以萧红经常给她妈妈、给她祖母过来买粘糕,她跟冯歪嘴子相对比较熟悉。她有一次突然发现冯歪嘴子的磨房草堆里面有一个小孩,她再一看,这里面还有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原来是王大姑娘,她马上回去告诉她的祖父说发现冯歪嘴子家里边有一个女人,还有一个小孩光着身子在草里边。这个消息很快被传出来了,因为冯歪嘴子家穷成这样,在过去他是娶不起媳妇的,他家里面有王大姑娘这么一个女人,大家都感觉到特别奇怪。
萧红写这个故事里说到一个特别让她很不解的现象,王大姑娘这样一个女孩,在张家这个大院里,全大院都夸这个女孩,因为这个女孩特别有力气,一个人可以拎两个水桶,不但有力气,人长的也漂亮,还特别勤劳,很多人在评价王大姑娘的时候说谁娶她做媳妇,谁家算烧高香了,大家都很认同这个王大姑娘。但是当他们发现这个王大姑娘没有经过媒人,也没有经过父母的首肯,居然跟一个穷的要饭一样的男子冯歪嘴子生活在一起,并且还未婚先孕生下一个小孩,他们觉得王大姑娘不道德,不守妇道,对王大姑娘的评价完全变了,特别是他们家的一个长工有二伯,有二伯说我早看出王大姑娘不是一个东西,他开始咒骂王大姑娘。同样一个人,在没有生小孩,没有自由恋爱之前,对王大姑娘的评价完全是正面的。
当王大姑娘自由选择恋爱,自己选中喜欢的男人的时候,所有评价全是负面的,王大姑娘变成一个不是东西的女人。
有时候我在想萧红为什么写这样一个故事?我们知道萧红曾经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写后花园,也是写冯歪嘴子的故事,只不过这个主人公的名称稍稍有点区别,里边的女主人公不是王大姑娘,而是写了一个寡妇,但实际上故事基本情节是差不多的。萧红为什么要把原来那个故事当中的寡妇,最后变成一个没有结过婚的王大姑娘,来重写这个故事呢?实际上这里有萧红自己对文学的一种思考,萧红在写王大姑娘的时候,她多少有一点自况的感觉,因为萧红自己的婚姻也是没有经过媒妁之言,也是没有经过父母的同意,并且在呼兰引起轩然大波,
当一个女孩子自由选择爱情的时候,往往在那个社会里是不能被社会所容的。
萧红自己就经历了这么一个痛苦的经历,萧红在《呼兰河传》当中通过王大姑娘这个故事,冯歪嘴子的故事,实际上是说在那个社会当中人们对自由恋爱的一种态度。王大姑娘这个人后来难产死掉了,萧红人生也早逝了,萧红写《呼兰河传》是1940年,正好是萧红人生最后的时光,也就是她临死前两年,我们知道萧红是1942年1月22日去世,她是在1940年年底完成的《呼兰河传》,她已经进入到人生最后的阶段。她在人生最后阶段也很感慨自己的人生,
她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来表达对那个社会不满,那个社会不能容纳年轻人自由选择恋爱,萧红是在表达这样一个意思。
我们从冯歪嘴子的老房子再往前走,我们看左边这个房子,叫养猪户。过去有一户人家租了王四掌柜的房子,王四掌柜是一个二掌柜,他从张家租了房子,又租给一家养猪的。所以萧红在《呼兰河传》当中说他们家西院有的时候臭气熏天,就是因为到处都是猪,养猪户家里边养了很多猪,可能不怎么干净,所以这个地方臭气熏天。
我们从养猪户一直往前走能看到一栋草房,这个草房在《呼兰河传》第七章当中也有描述。这个草房当时已经很破很破,张家把它变成一个放草料的地方,比如喂喂牲口,或者是准备过冬天时候一些柴草都放在这里。这个房子并没有人来住,但是冯歪嘴子和王大姑娘生了那个小孩以后,他们没有地方可住。特别是他们家的二掌柜看到冯歪嘴子当时住到这里边,还生了一个小孩,当时气得破口大骂,就要把冯歪嘴子从房子里撵出来,说你坏了我家的风水,我家这个房子是不允许女人在这里生小孩的,你现在让一个野女人跑到房子里生小孩,我的风水全让你破坏掉了,所以他让冯歪嘴子自己找地方搬出去,不能让晦气留在磨房里面。但冯歪嘴子又没有地方可去,他家实在太穷了,没有办法,他就去央求萧红的祖父,求老太爷能不能给我一个安身的地方,他就讲了跟王大姑娘生了小孩,现在没有地方可去,萧红也在旁边帮腔说孩子很可怜,光着身子连衣服都没有。萧红的祖父特别有爱心,一看这种情况,就让他们住到草房里。
草房子
这个草房就是当年萧红说的王大姑娘和冯歪嘴子后来居住的地方。萧红经常会看到冯歪嘴子的两个孩子,因为太穷了,家里买不起衣服,经常看到小孩子光着屁股,浑身没有衣服跑来跑去。院子里很多人都说,这样一个穷鬼,又养了这两个孩子,特别是王大姑娘后来难产又死了,这个孩子还能养活吗?大家都想看冯歪嘴子的笑话,但是他们这个笑话没有看成,在《呼兰河传》当中萧红说冯歪嘴子出席各种酒席的时候,看到桌上有馒头,别人说冯歪嘴子你赶快带两个回去给你家孩子吃,好养活养活你家孩子,冯歪嘴子不客气,就把馒头揣到自己怀里回去喂养自己的两个孩子。大家一致认为这两个孩子养不活,但是这两个孩子不但养活,而且长得越来越可爱,所以在《呼兰河传》第七章结尾的地方说,孩子一笑还露出一排小白牙,这表明萧红在文字当中还是留下一个光明的尾巴。
萧红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悲观的作家,她对人生、对社会比较悲观,并不是特别乐观相信进化论那一套思想。但是有人也批评萧红的作品里边那种正能量的东西不是很多,一写就写到哪个人死去了,特别是萧红写《生死场》很多人得瘟疫死掉了,日本鬼子来了杀掉很多人,抗日义勇军也很多人死掉了,很多作品没有光明的尾巴,也有很多人批评她。所以萧红在《呼兰河传》写到最后冯歪嘴子的时候,如果她写冯歪嘴子也死掉了,冯歪嘴子的孩子也死掉了,就给人一点希望都没有了,所以萧红故意在《呼兰河传》最后一章的时候说这个孩子一笑还露出一排小白牙,给人一种革命还有后来人的感觉,实际上给我们一个光明的尾巴,这个光明的尾巴在萧红其他作品当中是不多见的。
下面我们顺着这个甬道一直往前走,我们来到张家井沿旁边,这个水井在这次故居改造的时候重新修缮了一下,这个水井现在还是可以摇动的,过去张家整个院子里都是用这口水井吃水。萧红写到张家这些故事的时候特意提到这口井,有一次萧红祖父买了一只淹死在这个井里的小猪,我们知道后院有一家养猪户,他们家养了很多猪,可能有一只小猪不注意掉到这个井里淹死了,淹死以后萧红的祖父把它买下来,把它包上,烤着给萧红吃,萧红吃得特别特别香,后来萧红特别馋,觉得烤乳猪是好吃的。她有一次发现井边有几只鸭子,她就把鸭子往井里面赶,她认为猪烤着好吃,鸭子烤起来也一定很好吃的。这些鸭子被她赶的又叫又跑,萧红的祖父说你不能撵人家的鸭子,掉到井里就不好了。她说我一定要把它撵到井里面,让它淹死了,好捞上来烤着吃。萧红的祖父就笑了,鸭子到井里也是淹不死的。但是从这里看出萧红很顽皮。萧红写了童年很多趣事,其中就提到这口井。
在《呼兰河传》中还有一个地方提到这口井,他们家的长工有二伯,有二伯这个人是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又没有亲人,物质生活又特别差,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萧红从他们家后道闸仓房里面倒腾出一些旧衣服,有二伯没有衣服穿,就把那些旧衣服穿在身上,别人看到有二伯这身打扮就很笑话他,说他是民国不民国,清朝不清朝——穿着清朝的服装,又是民国的人,所以分不清是哪个时代的人。特别让人不可接受的是,有二伯在家庭当中没有任何地位。因为有二伯早年的时候,我们知道在日俄战争的时候,俄国人曾经路过呼兰这个地方,俄国人在这个地方烧杀掳掠,杀了很多人,有二伯帮着张家看这个院落,但是他没有死掉,所以有二伯对张家还是有功的。虽然有功,张家并没有给有二伯很好的物质条件,所以有二伯过得很不开心,有的时候他不开心就骂人,萧红在《呼兰河传》当中说,有时候她睡在炕上,听着有二伯整天晚上都在骂人,说这一家人都是没良心的。萧红的父亲有时候被有二伯骂了很生气,就打有二伯,最后有二伯气得要去上吊。有二伯上吊大家就去看笑话,有二伯实际上没有上吊。后来有二伯又跑到井沿旁边要去投井,有二伯哭了半天,也没有人同情他,大家一直在看着他,最后有二伯也没有投井。有二伯投井和有二伯上吊就成了整个院子或者是呼兰这个地方的一个笑话,说他是假的,自己并不想死。萧红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实际上把她对所有人的同情都送给有二伯这样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
我们从这口井往前面去看,萧红故居西院的最后两个地方,一个是粉房,还有一个地方是小团圆媳妇住的偏房,还有偏房旁边的一个马厩。
我们这条甬道的右手边就是粉房,这个粉房是漏粉条的地方。这栋房子过去在萧红眼里是一个特别特别破的房子。当然现在西院的房子,萧红故居在1947年,也就是萧红弟弟张秀珂跟着共产党的队伍打到东北的时候,张家原来是一个大地主,他们家所有的田地被萧红的弟弟全部分给那些贫苦的人,他们家西院所有房子也交给政府,政府又把这些房子分给那些贫苦的劳动人民居住,这些房子后来年久失修都坏掉了,在2007年前后呼兰区政府开始拨巨款复建这些房子,我们现在看到这些房子就是按照原来的比例尺寸复制的。
左边这个就是粉房,萧红在《呼兰河传》当中也提到这个粉房。萧红写这个房子很破很破,这个房子上面有很多蘑菇,漏粉条的人爬到草房上面去采蘑菇炖粉条吃,能吃上蘑菇炖粉条,在那个年代大家觉得特别特别幸福,经常说谁能有这样的福气吃到蘑菇炖粉条呢!那个时候的人真的特别特别穷。这个房子当时破到什么程度?刮风的时候这个房子就在摇摇晃晃,萧红的祖父生怕这个房子倒了把漏粉条一家人砸死,所以不太同意把这个房子租给粉房一家人,但是他们家人一起跑到萧红祖父那里说,老太爷求你开开恩,让我们住在这吧,我们在呼兰再也找不到租金那么便宜的房子。这个租金能便宜到什么程度?漏粉条的这家人实际上不给张家租金,只是漏出的粉条给他们家送一点,尽管这个房子很破,住在里面特别危险,但是他们一直住在这个粉房里面。
有时候他们上去采蘑菇的时候,粉房的房盖已经很破很破,不小心就把鞋子掉到粉房的锅里。粉房的锅里开水正在翻腾,一只鞋掉到里面有很多黄泥在锅里滚来滚去,跟粉条混在一起,有人笑话这样的粉条卖给谁呢?谁能吃呢?漏粉条的人说反正我也不吃。萧红通过这样一个神来之笔是说,当时尽管很多人很贫苦,但是有时候他们道德上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也有自己瑕疵的地方。
我们再往前面走,到萧红故居最后一栋房子,偏房。这个偏房不是一个正常大小的房子,这个偏房只有两间,萧红写《呼兰河传》说这两间偏房住了11口人,他们这一家人从山东花重金买来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个子高高的,并且显得特别活泼,走路又快,这个小女孩的身份是给他们家儿子当团圆媳妇,所以她又叫小团圆媳妇。这个小团圆媳妇到他们家来了以后,开始的时候大家觉得这个小女孩特别可爱,走路走走跳跳,一蹦一跳,见到人说话面带微笑,大家都特别喜欢这个孩子。这么好的孩子,将来长大给他们家做团圆媳妇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这个小女孩很不幸,萧红写故事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因为走路很快,吃饭很多,看人的时候眼睛一点也不躲避别人,这跟我们传统当中农村说的小团圆媳妇是不一样的,我们想象当中,过去封建社会团圆媳妇都被婆婆打怕了,每个团圆媳妇说话都是小声的,看人都不敢正眼去看,吃饭也吃的很少。但是这个小女孩完全跟别的小团圆媳妇不一样,所以这个院子里很多人开始议论这个团圆媳妇,说这样一个孩子怎么得了,长大怎么做一个团圆媳妇呢?也不懂规矩,就唆使她的婆婆怎么管教管教这个孩子。这个婆婆架不住别人的说辞,她的婆婆也觉得她不像团圆媳妇的样子,就开始打这个孩子。把这个孩子打成什么样呢?曾经有人问她的婆婆说你怎么打这个孩子?她的婆婆说,我也没怎么打,我只是把她吊在房梁上,有时候她要回家,我用烙铁烙她的脚心。她婆婆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已经让我们毛骨悚然了,打一个11岁的小女孩,把她吊在房梁上,不服的时候用烙铁烙她的脚心,过去敌人刑讯逼供才用的方法,她用到11岁小女孩身上。
这个小孩扛不住打,被她的婆婆打的神经不正常了,后来她的精神失常了。她的婆婆一看小团圆媳妇精神失常了,感觉到非常难过,因为他们家是花重金买来的孩子,这个钱就白花了,她的婆婆就想办法要给这个孩子看病,好让她正常,就找了很多医生来看,结果都没有看好,最后有一个跳大神的来,说这个孩子是邪魔缠身,需要给她洗澡。怎么洗呢?跳大神的想出一个特别不好的方法,要烧热水,把她放到大缸里面,把这个孩子脱光放到缸里面烫几次,才能把身上妖魔缠身的东西烫走。你想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当时的呼兰人里三层外三层围着院子看跳大神,看怎么样给11岁女孩洗澡。因为这个山东来的小女孩已经发育的很好了,虽然是11岁,但是也像一个成人的姑娘一样,在大庭广众之下,她被剥去了衣服按到热水缸里烫,烫了一次大家觉得也不过如此,大家准备散掉,但是跳大神的觉得还没有过瘾,说还有第二次,结果又烫了一次,等烫到第三次的时候,孩子彻底昏死在缸里,后来这个孩子死掉了。
萧红在《呼兰河传》写到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是屏住内心的伤痛,她写这个孩子死掉以后埋到东大桥乱坟岗里面,乱坟岗里面有很多野狗,很多孩子没有到成人就死亡了,连棺材也没有就扔到乱坟岗,小团圆媳妇是11岁的小孩,她也是没有棺材,用席子卷起来扔在东大桥外边乱坟岗。萧红这个地方是在描述这个小团圆媳妇死了以后,她自己给小团圆媳妇一个想象,有人在东大桥下看见一只长着大耳朵的大白兔,她拦着过路的人说要回家,但有人说要带她回家,她就很高兴,当有人说不能带她回家,她就拉着长长的耳朵擦眼泪。
萧红故居的两个院子里我们就解说完了,下面我们到萧红纪念馆去看一看。萧红写小团圆媳妇故事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思考,到底是什么人杀死了小团圆媳妇。有人说是她的婆婆杀死了小团圆媳妇,有人说不是她婆婆杀死的,是跳大神的杀死了小团圆媳妇,到底是谁杀死的?
其实每一个看客都参与了杀害小团圆媳妇,凶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研究者把这个叫做“无主名杀人团”,是一群愚昧的人。所以,萧红说,作家为什么写作呢?“作家的写作,永远对着人类的愚昧”。从这个方面来看,萧红对作家的写作有着清醒的认知,有着某种使命感。端木蕻良后来说,萧红对写作,有着宗教一样的情怀。
她是太热爱自己的作家的职业了,萧红显然是受到了鲁迅以及文学研究会等作家的影响,希望用文学来启蒙民众。
萧红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呼兰区政府特地做了一个萧红纪念馆,在这个纪念馆里面可以看到萧红整个人生的轨迹,现在我们往纪念馆的路上去。
萧红与生母的合影
这个纪念馆里面首先看到萧红早年的一个图片,能看到萧红和她母亲的一张照片,上面是萧红的父亲,左边是萧红的祖父,还有萧红的生母,这个就是萧红和她的生母姜玉兰的图片。
再往这边看,这是萧红的父亲和她的继母的图片。上面有一张萧红和她的两个姨的照片,这张照片拍于1926年,最右边一个是萧红,在民国的时候这是很流行的一个服装。
这个柜子里面可以看到萧红家的家谱,这个家谱里面没有萧红的名字,为什么没有?因为萧红自己离家出走的时候惹怒了张家,所以张家修家谱的时候把萧红开除出去,萧红一生是没有家的人,所以萧红一生渴望回到家,但实际上她回不了自己的家,因为当时她已经被这个家里面开除出去。
我们到对面看一看萧红求学的地方。萧红小学的时候是在张家的后院,我们刚刚看到后花园的后角有一个学校,叫龙王庙小学,当时这所小学叫呼兰乙种农业学校,实际上这个乙种农业学校并不是教大家怎样生产种地,而是说这里养了一点蚕,到时候把这个蚕养大结成蛹,就把蚕蛹炒了吃,所以这个农业学校并不是真正教大家怎样进行生产的。
这个柜子里有萧红求学时候用过的一个小皮箱。萧红中学的时候是在哈尔滨上的,这个照片上是她在哈尔滨上学的这所学校,叫东省特别区第一女子中学。萧红在这个中学毕业以后渴望到北京去上学,但是家里面不让她去北京读书,萧红没有办法,欺骗了家里面,拿到一笔办嫁妆的钱,因为萧红当时已经20岁,家里希望她结婚,所以萧红那时候拿到这个钱。她跟自己的一个同辈,叫陆哲舜的年轻人跑到北京上学。左上角这个照片上的房子是当时北师大女子附中的大门。萧红当时在这个地方读书,读了半年,后来因为没有钱,实在不能再维持下去就回来了。
因为萧红离家出走没有经过家长的同意,所以家里面把她关到福昌号的一个地主的大院里,张家是很大的大地主,萧红当时被关在叫腰院的地方,腰院四周有炮台,她没有办法出去,她只能在地主的大院子里活动。所以一个被软禁的人,没有这样一个经历,她是没办法来体验将来的人生会是怎么样。萧红被软禁以后,后来可能家族觉得这个女孩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萧红本身又是桀骜不驯,没有办法,家里准备把她弄死,萧红的一个小婶很同情她,就把她藏在一个运菜的大车里,她逃到了哈尔滨。
在哈尔滨的时候萧红认识一批文学青年,这时候萧军出现了,萧军后来跟萧红一直在一起同居,萧红软禁在哈尔滨期间,她被软禁在一个叫做东兴顺旅馆的地方,1932年松花江突然发了一场大水,大水把这个旅馆淹了,这是一张东兴顺旅馆放大的照片,萧红当时在发大水的时候从旅馆二楼阳台上跳到一个运柴的船上,逃出了东兴顺旅馆,从此萧红跟萧军生活在一起。
在这段时间萧红开始文学创作,她跟萧军在一起文学创作的时候经常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哈尔滨道里公园,这是她跟萧军一起在道里公园散步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给他们拍的照片。萧红生小孩的医院是哈尔滨儿童医院的一角,现在这个地方也是一个保护建筑。萧红正因为经历了生育的痛苦,所以她在《生死场》里面描写女子生育的时候经历生与死的一道鬼门关,萧红后来把这些东西都写到《生死场》文字当中。
萧红跟萧军在一起的时候,写的文章结集出版,这本书就叫做《跋涉》,《跋涉》这部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能名不见经传,大家对它也没有什么深的印象,但是在当时,它是东北新文学出版中特别重要的一本书,因为在萧红之前很少有人写这样一部书,所以萧红当时在东北这片土地上很出名,有很多人慕名到东北来寻找萧红在东北写作对象的一些东西。萧红早期在《跋涉》里面写的很多文学题材都是反抗地主压迫的,萧红早期作品里面的主角,比如那些地主都姓张,都叫张地主,这个张地主就是他们张家家族,所以萧红对地方家庭是带着某种不满或者说仇恨,一种反抗心理。
这是萧红纪念馆的地上一层,我们下面到地下一层参观。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生死场》的一组雕塑,《生死场》的雕塑里面有王婆,有金枝,还有二里半和他的一只山羊,这都是《生死场》里面很经典的人物。
这个地方的正前方面有关一组人物雕塑,正中是萧红,旁边是萧军和塞克,还有当时东北作家群当中很多大家熟悉的人物,比如舒群、白朗等等。萧红那时候在牵牛坊文学沙龙里面,跟这些朋友们在一起互相探讨文学,这也是萧红后来走上文学之路的很重要的一个文学场所。现在牵牛坊在哈尔滨已经没有了,但这个老的建筑上面还有一个保护的牌。
后来萧红在青岛写完《生死场》以后去了上海,萧红到上海的时候结识了鲁迅,这个照片是鲁迅请萧红和萧军共同宴会之后他们两个人拍的。
这个柜子里面是特别重要的文物,这里面有许广平和鲁迅送给萧红的一个红豆,还有黑豆,黑豆是萧红自己带在身上了。这幅画是萧红随身带着的西洋油画。
我们再往前走,这是1935年12月萧红《生死场》在上海出版,从此萧红成为上海滩非常著名的一位作家,也被上海文学界所接受。萧红在1936年的时候,因为跟萧军两个人情感不合,她东渡日本。我们在这个柜子里可以看到很多萧红老版本的书,这是她最早出版的《生死场》,还有《生死场》其他的版本,还有萧红在上海出版的《商市街》《桥》和《牛车上》,这些书都是萧红文学馆提供的展品。
我们再往前面看一下,萧红东渡到日本,在东京她也写了很多文章,但是萧红日本东京回国是在1937年1月份,回国以后萧红拜谒鲁迅的墓,这一年她跟萧军的情感一直不合,后来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全面抗战爆发,萧红和很多文学青年一起逃难到了武汉,在武汉期间萧红和胡风等很多作家有过很多交往,也参加了《七月》杂志的编辑。在武汉期间时间并不长,那时候萧红开始写作《呼兰河传》,后来武汉这个地方很危险,他们又去了临汾,萧红准备在那个地方当大学教授,但是临汾这个地方日本人很快打过来,他们又从临汾往外撤,撤去哪里呢?他们就去了当时的西安,在西安那个地方他们参观了八路军办事处,并且跟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有一次见面,后来他们又从西安往回撤,在西安这个地方萧红和萧军分手了,分手以后萧红和端木蕻良生活在一起,并且他们回到武汉,在武汉举行了正式的婚礼。
在武汉时间不长,1938年下半年他们就去了当时的重庆,因为重庆这个地方是陪都,日寇飞机总来轰炸,萧红不堪忍受日本人飞机的轰炸,也没办法写作,她是一位作家,不能写作对她来说很痛苦,萧红和端木蕻良就去到了香港,我们现在看到这一组就是萧红人生的最后一部分,萧红在香港的一些写作。
萧红在香港
萧红在香港的时间非常短,萧红在香港出版了四部作品,包括《旷野的呼喊》《马伯乐》《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都是1940年出版的作品,其中《呼兰河传》更是成为她人生的经典之作。萧红在香港的时候身体非常不好,后来因为朋友的建议,她去到了香港玛丽医院住院,结果查出有肺结核,1941年底的时候日本人向香港进攻,萧红的人生进入到最后阶段,萧红住院期间被从玛丽医院扔到外面的大街上,萧红最后是在没有医药的情况下,在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的临时医院里面去世,去世以后萧红的墓葬在香港的浅水湾,后来迁到广州的银河公墓,1992年的时候萧红故乡呼兰人民在西岗公园给萧红做了一个纪念碑和青丝墓,这就是萧红短暂的一生。
萧红死的时候只有31岁,萧红死的时候有一句很著名的遗言,她一生因为女性而感到十分的痛苦,她说:“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这就是萧红在人生最后阶段留下的遗言。
扫描上方二维码
即为直播回放视频
推荐阅读
作者: 萧红 著 / 林贤治 编注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0-3
扫上方二维码,即为购书页面
更多精彩,请留意本公号后续推送
点击上图查看:
在老舍故居,读懂老舍先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走进萧红故居 |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
轻触阅读原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
Like
Share
Wow
Comment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